貧窮反撲!

商業周刊 2003/003/31 郭奕伶


1963年,日本名導演黑澤明拍攝了一部名為「天堂與地獄」(High and low)電影:工藤是一家知名靴業的董事長,他是當時日本社會新貴,他的別墅就像富士山一樣,高高的鑲在一個山丘上。



在別墅的下方,是一片木造平房和鐵皮屋,裡頭住著一個人。這個人,每天抬起頭就可以看得到工藤的豪華別墅。他於是計畫,要綁架工藤的獨子,要求的天價贖金金額幾乎讓工藤失去一切。後來,綁匪被警方逮捕,行刑前,他堅持見工藤一面。


「我們兩個為何要相恨呢?」工藤滿臉迷惑的問綁匪,只見他漠然的說,「我只知道,我的屋子冬天很冷,夏天又好熱,讓我睡不著。而你的屋子像座天堂,高高在上,那是我開始恨你的原因。」對話結束前,綁匪對著工藤冷笑說,「讓有錢的人變成沒錢,真是有趣……,我並不怕死,不怕下地獄,我的生命一開始就像是在地獄。」這是一個貧窮反撲的預言,令人不寒而慄。



貧富的對立
贏家與平民大眾的差距不斷擴大
張忠謀:他們將成為危險的少數

在知識經濟時代,一批新貴興起的同時,也有一群新貧階級誕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憂心的指出,「知識經濟帶來的隱憂是長期,且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為,在舊經濟裡,只有非常少數的人可以成為富人,其比率可能只占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由於比率過低,社會雖對其嫉妒,但會容忍。但是,新經濟會造成一批知識與科技贏家,當贏家與平民大眾的差距不斷擴大,他們將成為危險的少數,甚至可能引發新對立。」


這樣的對立,如一股洶湧的暗潮,在全球各地流竄,你無法預期,什麼時候將是臨界點?反撲的預言何時會應驗?但是,你卻可以觀察到一些預兆。英國立場偏左的《衛報》(Gardian),這樣評論著:「坦尚尼亞與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的差別何在?一個是歲入22億美元,分配給2500萬人的非洲國家,另一個則是每年賺取26億美元,由116個人來分的投資銀行。」這種說法,讓人想起工藤與綁匪令人不寒而慄的故事。


2000年,比利時《比京晚報》對全球財富統計指出:「全球最有錢的225名富翁所累積的財富,只要從其中拿出4%不到的錢(約340億歐元),就足以供給全球人口享受到多數的基本社會服務,包括教育、健康、生產與食物在內。」



沙漏的兩端
比爾.蓋茲的財富相當於
1億1千萬名最窮的美國人財產總和

《完美大未來》(A Future Perfect)一書描述矽谷:「矽谷出了什麼問題?第一,是菁英主義的另一面,這個測驗也許完全公平,但那些無法通過測驗的人就被刷下來了,矽谷當然不是一個金子塔型的社會,它的形狀反而比較像是煮蛋用的沙漏定時器,在兩端都有相當大群的人。這種結構會製造出自己的問題。第二是專注於產品的另一面,贏家變得和政治脫節,這部分表示他們在協助輸家上做得太少,也表示他們的裝備不良,無法捍衛讓他們獲利的體系。」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萊斯特.梭羅(Lester C.Thurow)也曾在1988年時統計微軟總裁比爾.蓋茲的財富,他的比喻是:「這個全球最有錢的人,財產相當於1億1千萬名最貧窮的美國人財產總和。」


諸如此類的說法,出現在許多對於全球化後貧富差距、新貧興起現象的描述。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分析,傳統的貧窮人口,在經濟、政治、社會參與等方面都是弱勢族群,長期被邊緣化,對於貧富差距狀況其實不太有反抗能力。



被剝奪的不滿
想討回公道,絕望到極點,就會反撲
受到鼓動,類似911事件容易發生

但是,新貧階級,因為所得驟然下降,看到社會上的貧富兩極化時,他們被剝奪感相對強烈,尤其在景氣持續惡化、工作機會渺茫時,那種沒有希望的感覺,更將強化這種剝奪感。他們覺得,自己過去曾經對社會貢獻良多,為何換來這樣的回報?「這種想討回公道的心情,如果真的絕望到了極點,將會以抗爭的方式來表達。」林萬億說。


梭羅也指出,「第3次工業革命後,人們被強烈的不確定感所籠罩,狂熱的宗教信仰也應運而生,這群「受挫的」中產階級分子,自覺無法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對待時,在不由分說、服從教義即可上天堂的鼓動下,就容易產生類似911事件的舉措。」


事實上,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就曾警告美國老闆,「他們只是獎賞自己,但卻把別人踢出去的立場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林萬億指出,台灣的新貧現象近3年來才急遽惡化,但因仍處在進行式中,其抗爭的方式還算相當溫和,例如,去年紛紛走上街頭的教師、農民與工人秋鬥大遊行。可預期的是,這群新貧階級未來將持續透過經濟、政治上的抗爭與發聲,來尋求改變。


不過,歷史上,因為貧富不均、中產階級變成新貧,而引發的政治革命、流血衝突,或改朝換代例子屢見不鮮,包括1986年的菲律賓馬可仕政權下台、1997年印尼蘇哈托垮台、智利、阿根廷等等。而去年巴西總統大選,由工人黨領袖魯勒以61%的高票當選,這是巴西40年來首度由左翼分子執政,他的競選訴求就是對抗貧富不均、反資本主義,巴西工人黨更是反全球化的代表族群。


張忠謀認為,「政府必須編織一個社會安全網,幫助處於落後的人有機會重新站起來,也要以教育的方式,擴大贏者圈,確保進入贏者圈的機會平等。」否則,正所謂「亂邦不居,危邦不入」,當贏者圈內與贏者圈外的世界產生對立,而引發社會不安時,這群具有國際觀、創新精神的菁英將遠離動盪不安的社會。


對新貧階級而言,最需要的不是立即的金錢援助,而是一份工作,一份對未來的希望。在台灣,當109萬人落入新貧時,所有的人,都需要重新思考這個議題。


eXfuze F1 team ---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
Posted on 上午9:05 by F1 Team and filed under | 0 Comments »

0 意見:

張貼留言


Free Blogger Templates by Isnaini Dot Com. Supported by Used Car Pictures.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