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吶喊

窮人繳稅,富人避稅


天下雜誌第281期2003/08/15陳雅慧

40歲的邱先生,南投埔里人,921地震後,因為受過傷,一直找不到固定工作,2個小孩一個升國三、一個升國一,課業成績在班上都是最後5名。雖符合每月收入低於8,426元的南投縣中低收入戶標準,但因身心並沒有殘障,還是領不到縣政府發放的補助金。他只好向銀行申請了5、6張現金卡,輪流週轉生活費和小孩的學費。「眼前都顧不了了,怎麼管以後?」面對生活困境,他根本來不及考慮可怕的高利率以及未來還錢的問題。
 
地方財政困窘,54萬人口的南投縣,只有佔總人口的1.35%的7,300人,可以領到縣府對中低收入和殘障者的補助津貼。像邱先生這樣急需要政府幫忙的弱勢,因為政府太窮成了邊緣人。
 
愈來愈多的社會底層低收入者生活出了問題,政府無力幫忙;負擔原本就沈重的中產階級,生活也變差。今年剛剛從中華經濟研究院換到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當副教授的黃耀輝,每年一到繳稅季節就一肚子氣,一定都拖到最後一天才繳。「去年在中經院,還被齊頭減薪20%。這幾年,政府以拚經濟做藉口犧牲財政,但並沒有讓經濟變好!」黃耀輝生氣地說。


民進黨改革理想落空
3年半前、在政黨輪替前,《天下雜誌》曾製作「中產階級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封面故事,當時就已注意到台灣的貧富差距正快速擴大。在民國70年,台灣最高所得20%家庭的年所得,是最低所得20%的4.17倍,但到民國89年政黨輪替前,已達到5.5倍。當年許多人都覺得,政府的政策走向,是資源錯置、劫貧濟富,甚至「行政、立法都忙著為有錢人服務」。國民黨失掉政權和這樣的社會不滿,有著絕對的關係。
 
而民進黨打著改革的旗幟,贏取社會弱勢和中產階級的認同,拿到執政權。在當時,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最高比率22.95%的選民相信,陳水扁若當選總統將會改善台灣的貧富差距;同樣最高比率25.54%的選民認為,陳水扁當選會讓台灣社會更公平。
 
然而民進黨執政3年半後,貧富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急速擴大、社會鴻溝加深。同時,政府也愈來愈窮、中產階級的負擔更沈重,只有少數富人例外,所得仍舊不斷成長。


全台只有1/5所得增加
台灣的貧富差距在民國90年突然惡化。最有錢20%家庭的所得,和最窮20%十家庭所得相比的倍數,一年間從5.6倍跳到6.4倍。「這是量子跳躍(quantum jump),讓人很擔心,」暨南大學資訊系教授李家同提高聲音說。
 
若是把全台灣的所得者更深入細切成10等分,所得最高前10%的人,則是所得最低10%的61.3倍。這個數字同樣刷新紀錄。在民國65年,這個倍數是16.1倍,民國85年是24.4倍,民國89年也只有38.9倍。全台灣的低收入人數,去年已超過17萬創歷史新高,過去3年每年平均成長7%。而繳不起數百元營養午餐費、沒錢唸書的新聞更是媒體大力炒作的焦點,幾乎快讓一般人麻木。
 
從實際的所得來看,平均全台灣家庭的所得都倒退5年,從89萬減少到86萬8千元。最窮的1/5家庭甚至入不敷出,從31萬年所得縮水只剩下27萬9千元,儲蓄率還是負1.6%。只有最有錢的1/5家庭收入逆勢持續成長,從174.5萬成長到178.5萬。
 
貧富差距進一步快速惡化,原因是造成以前貧富差距不公平的陳年舊因,但新政府沒有做任何改善。例如,股票和土地的資本利得不課稅、對特定產業和股東進行免稅獎勵、兩稅合一等。
 
而同時,新的不公平稅制卻不斷出爐。例如,今年初立法院修法通過,適用產業升級條例的5年免稅對象,從特定產業擴大到所有製造業,甚至還溯及既往到去年的投資;另外,持續容許員工分紅配股,以不合理的面額課稅,以及開放超低稅率的金融投資商品等。


中產階級的價值在降低
而辛勤工作靠薪資所得生活的中產受薪階級,一分一毛收入都必須繳稅。跟不上社會轉型的弱勢團體,無法在這些優惠企業及高所得者的政策中受惠,反而似乎都成為被懲罰的一群人。
 
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是有錢人更有錢,而窮人更窮。本來,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競爭的大環境下,原本就容易造成貧富鴻溝擴大。不管在全球何處,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菁英,可以領到國際級的薪水,但是一般人的價值卻在降低,更有一群人隨時會被取代。
 
49歲曾任顧問公司總經理,現在是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顏漏有,進入職場已21年,現在年薪約是當年30到40倍;但他也提醒,在會計師事務所裡,一樣最基層的工作,21年來薪水只增加了2.5倍。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其實更應該依賴政府的租稅正義,以適度調整財富分配,縮短貧富差距。然而,台灣稅制卻愈來愈利於企業和高所得者的金錢遊戲。
 
過去2年,台灣的高所得者不但不怕不景氣,還有本事讓錢滾錢不斷成長,又有極大部份的收入不用繳稅。在全球股市都不好的情況下,事實上仍有許多穩定的投資管道,花旗銀行分行暨投資業務負責人管國霖舉例,還是有很安全,收益率達五%的海外債券可以投資,但每單筆交易金額至少要2萬美元約70萬台幣,利息所得全部免稅。但這根本不是一般人有能力投資的金融商品。

窮政府送富人大紅包
今年初通過的金融資產證券化法案,以及7月立法院臨時會通過的不動產證券化法案,都將提供給有錢人更多的低稅率投資工具,以維持財富。未來,高所得者購買這類證券化的金融商品,都適用分離課稅6%的原則。也就是說若是買了1千萬的證券化產品,配息部份一律不納入所得課稅,只課綜合所得稅最低稅率6%。「法案通過當晚,我都睡不著,以後台灣的有錢人只會愈來愈有錢,」立法委員李桐豪說。
 
不公平的稅制,一直是形成台灣貧富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全台灣有149萬戶家庭不用繳稅,包括軍人、中小學老師、攤販、計程車司機等。而政府為了選票,也不敢要求這些特定族群繳稅,不斷延宕修法。
 
近1/3的人不繳稅,而高所得者,又有太多的合法避稅管道。雖然台灣的稅收相對於GDP的國民租稅負擔率只有12.3%,幾乎全世界最低。但對於以薪資所得收入為主的中產階級來說,台灣絕對不是租稅天堂。
 
根據財政部財稅中心7月份的最新報告,若把全台灣納稅戶依綜合所得高低等分為10等分,最高所得1/10的納稅戶,平均有效稅率只有12.97%。意思是說,台灣最高所得的1/10納稅戶中,平均每100塊收入,只有不到13塊繳稅,雖然,最高的稅率應該是40%。
 
去年,知名的高科技公司聯發科的248位員工,平均配到72.81張每股股價約500塊的股票,總市值達3,640萬台幣。但依稅法,員工分紅配股都以面值10元課稅,在財稅中心的資料,這200多位千萬富翁的員工分紅配股課稅所得平均只有72.8萬元,只有真正所得的1/50,適用的稅率13%。就是說,實際所得3000多萬的科技新貴,繳稅可能不到十萬塊。
 
但同樣是中高所得的受薪階級,領到的每一分錢都必須課稅。一位35歲票券公司的經理,太太也在銀行當襄理,夫妻年收入約300萬,但養3個還沒有上國小的小孩,每年繳稅超過30萬。「人家都以為我們夫妻高所得,但是我幾乎無法存錢,每年繳稅時都還要另外籌錢,現在的稅制對中產階級真的很不合理,」這位經理說。


企業賺百億,稅率零點幾……
這群沉默的中產受薪階級,多數人並不清楚,目前財政困窘的政府是靠著他們誠實納稅,才有錢施政。財政部主管稅務的一位高級官員,最近為了做研究,特地把幾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繳稅數字調出來查看,一看就嚇了一跳。他指著一頁一頁財務報表,「一般公司的營利事業所得稅25%,這些公司一年賺幾百億,有的稅後純益大於稅前純益,或稅率只有零點幾%……,我都不知道這麼離譜!」
 
這位官員,太太也是公務員,每天搭捷運上下班,平均每個月繳3萬塊的稅,稅率21%。問他看到這麼多大企業不繳稅,會不會覺得很不公平,會不會生氣?「不會啦!我們都是依法課稅,是制度出了問題,」他心平氣和地回答。
 
不但人和人比不公平,因為政府對特定產業租稅減免,也讓不同的企業繳的稅,和公司的獲利不成比例。一家去年獲利近300億的科技公司,握有鉅額的投資抵減等優惠,每年都用不完,去年只繳了1,200萬的稅。帳面上還有高達134億,未來還可以繼續抵扣的所得稅資產。一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極度不平地說:「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是25%,我們賺4,000萬要繳1,000萬的稅!」這科技公司的簽證會計師也說:「2個資深的執業會計師加起來繳的稅,就比這家公司多!」
 
以收入結構來看,全台灣金字塔頂端收入千萬以上的高所得者,只有不到17%的收入,來自薪資所得。這群人絕大多數超過6成的所得,來自股利所得,而從他們光是擁有股票分派到的股利,就可以創造出千萬所得來推估,在背後看不到的股票資本利得獲利更為可觀。但是,這部份全部免稅。
 
另外,還有許多法令的灰色地帶也造成租稅的大黑洞。譬如,這幾年高所得者流行的捐地節稅,從剛開始稅基流失只有數十億,去年達到高峰,政府損失200億稅收,幾乎相當於1/10的綜所稅收入。「漏稅金額倍數成長,明年就會變成500億,」財政部長林全上任後,以鐵腕下達行政命令,堵住這個逃稅漏洞。捐地節稅就是讓高所得者,以低價購得公共建設用地,然後捐給政府,再以數倍的公告地價抵稅。

一位已經退休的會計師,在民國89年退休時,當年除了薪資以外,一次領了數千萬的退休金,加上股市大好,股利所得也頗豐,整年繳了3,000萬的稅,比起營業額上千億的高科技公司繳得還多。


中產階級繳稅給窮政府
但次年,他也開始捐地節稅,估計每年省1/4的稅額,3,000萬就等於少繳700多萬。「我當會計師時也曾建議客戶不要捐地節稅,這是法令灰色地帶。但後來想想,為什麼不?雖不公平,但合法,」這位退休會計師說。
 
政府不斷釋出對富人減稅的誘因,以達到政策目的,已讓政府愈來愈窮。經濟負成長,稅收的大餅不增反縮,反加重中產受薪階級的負擔。以政府稅收的規模來看,民國90年總稅收是1兆2587億元,比前一年縮水一成,回到了民國84年的水準。稅收大餅相對縮小,但個人的綜合所得稅佔總稅收的比率,卻從10年前的12%,一直成長,到民國90年已佔總稅收大餅19.5%,是對稅收貢獻最大的單一稅項。其中,薪資所得者繳納的稅,對綜所稅貢獻最大,達54.8%。
 
政府愈來愈依賴受薪階級的稅收,因此從來也沒有提出針對受薪階級減稅的政策。但為了選票,打著拚經濟的旗幟,政府卻不負責任地不斷開出競選支票,錢從來哪裡來?政府唯一的答案就是舉債。
 
光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政府就要多借1,000億來拚經濟,政府債務餘額佔GDP比重突破30%大關。美國的聯邦政府債務餘額佔GDP比重也只有34.4%,台灣國民所得只有美國一半,但政府借錢的能力卻緊追在後。政府積極舉債,未來仍是中產階級要買單。



中產階級和弱勢團體是輸家
窮政府更沒有能力幫助真正需要幫忙的弱勢團體。距離台北4個小時車程的南投埔里,曾是最嚴重的921災區,如今,失業問題已經是這裡嚴峻的生存問題。在全新整建氣派又寬大的埔里鎮公所大廳的一角,就業服務矮櫃檯前人來人往,詢問的人沒有停過。有拿著皮包仔細填寫資料的中年婦女、結伴穿牛仔褲的年輕女學生、也有穿著短褲的壯年男子。一位中年婦女一頁頁翻著列印著工作機會的表格,翻了幾遍都沒有看到合適的工作。
 
失業的父母,讓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堪憂,更可能永遠無法從貧窮中翻身。在鎮公所對面的巷子裡,1樓掛著「博幼基金會」招牌的公寓裡,有10多個國中學生正在上課。這些學生全部都是埔里鎮3個國中當中,每班課業最後5名的學生。這個基金會的董事長是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功課不好和家境有非常大的關係。我們請暨南大學的大學生來教小朋友,只要有能力唸書,就不會落入永遠的貧困,」李家同說。
 
基金會的教室裡,一個剛升國一的女生,第一天來上暑期輔導。黝黑的皮膚、密密的黑髮剪了一個整整齊齊的西瓜皮,一邊練習ABCD的草書,一邊抱怨每天要騎半個小時的腳踏車上課。4點鐘下課時間一到,她露出快樂的表情,「我要去921圖書館借書!」「借什麼書?」「要借英文字典。」


誰來照顧大眾?
台灣的貧富差距隱然要形成社會問題,有富家太太每天出門皮包裡沒有50萬現金就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也有國中生連一本英文字典都買不起。
 
對於跟不上產業轉型的人來說,失業就幾乎等於永不翻身。「我們這裡學習落後的小朋友,幾乎都是來自單親、父母失業或是只有阿公阿嬤的家庭,」博幼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禎觀察。
 
以前,中產受薪階級還能期待政黨輪替的改革希望,現在,似乎失去了著力點。但是,中產階級假如一直還是沈默的大眾,台灣社會的公平將更被扭曲,貧富差距惡化更可能衍生出更大的社會問題,中產階級就會是永遠的輸家。中產階級應該站出來要求,政府用對待特定企業和高所得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


eXfuze F1 team ---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
Posted on 上午9:15 by F1 Team and filed under | 0 Comments »

0 意見:

張貼留言


Free Blogger Templates by Isnaini Dot Com. Supported by Used Car Pictures. Powered by Blogger